当前位置: 首页>网站导航>关于我们

关于我们

“彝族美神故里,生态山水画廊”。北国山河的粗犷雄壮,江南水乡的灵秀温婉在小凉山下完美融合,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铸就了峨边彝族自治县这方美丽的热土。

峨边,彝语称“佳支依达”,意为“丝绸之河”。峨边历史悠久、山川秀美、掩玉藏金。19个民族相濡以沫,其乐融融。 

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。地处西南边陲的峨边历史悠久,秦时隶属蜀郡,汉时属犍为郡,清时置峨边厅,1914年改为峨边县,1949年12月峨边解放,1984年成立彝族自治县。

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西南小凉山区,幅员面积2382平方公里,辖19个乡镇129个村,总人口15.3万人,其中彝族5.6万人。峨边生态环境优越,有大小溪河42条,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,已建成中小电站100余座,水电装机60余万千瓦;有天然森林153万亩,林地面积277万亩,森林覆盖率76.6%,全省第一,2016年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。峨边山川流金,有矿产29种,矿产地184处,已探明石灰岩资源量70亿吨、白云岩3亿吨、玄武岩15亿吨,煤矿、磷矿远景储量分别达到1.2亿吨、1亿吨,钾长石探明储量为7800万吨,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钾长石产地。峨边是彝族美神“甘嫫阿妞”故里,人文积淀厚重,民族风情浓郁,是距离成都最近的彝族文化展示窗口。峨边旅游资源富集,黑竹沟风景区中外驰名,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、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、国家AAAA级景区、四川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。

峨边是全省88个扶贫重点县之一,彝区、山区、贫困地区三重叠加,贫困程度较深,2015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06个、贫困人口5546户17708人,贫困发生率14.4%。预计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.8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.2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,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.6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.8亿元,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5600元、9290元。

县委、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针对基础很差、欠账很多的现状,紧盯突出问题,层层倒逼补课,确保对象真正精准;坚持标本兼治,层层对症下药,确保措施真正对路;主动适应新常态,层层探索创新,确保工作真正长效;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层层压实责任,确保推进真正落地。10月初,组织1600人的誓师大会,号召全县决战30天,冲刺年度脱贫任务,再次落实“全力聚焦抓问题整改、全员下沉抓蹲点帮扶、全域覆盖抓自查评估、全程跟踪抓过程管理、全面督查抓考核问责”等五项举措,突出“政策兜底保障吃穿、织网提标保障就医、全力统筹保障安居、全面夯实基础设施、全程帮扶保障就学”等五项重点,组建5个督导组严格督查工作进度,严格实行每周“末位约谈”制度和以县级领导为终审的“五方会审”制度,压实各方责任,确保脱贫成效过关过硬。经过艰苦努力,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,退出贫困村16个、减贫4955人,初步实现打赢首战的目标。

面对未来,峨边充分汇聚全县智慧和力量,确立了“14475”总体思路,始终紧扣“致力绿色崛起、建设美丽峨边”一个主题,紧紧瞄准建设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”“三位一体国际旅游目的地”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”“四川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强县”四大目标,着力开展“交通大会战、脱贫大攻坚、旅游大开发、城乡大统筹”四大会战。统筹抓好“破除交通瓶颈、打牢经济基础、补齐脱贫短板、提升旅游品牌、创优城乡环境、增添改革动力、凝聚彝汉合力”七项重点工作,全力推进解放思想先导、组织建设强基、作风建设长效、制度建设保障、反腐倡廉清洁等“五大行动”。努力开创政通人和、百业兴旺的大好局面,推动峨边脱贫翻身,绿色崛起,与省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
灵秀山水,生态峨边;秀甲巴蜀,方兴未艾。这是一片投资的热土,富庶的峨边欢迎你的到来。

青青峨边,亲亲家园。这是一方热情的土地,这是我们的家园。只要你到这里来,就有一片新新的天。